周 欣
(资料图)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
少年强则国强,“强”不仅在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更在于法治精神的知行合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培育、启蒙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是培养我国未来优秀人才的重要课题。
2021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联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开展了首届“百校百讲献给党——上海法院青少年法治讲师团进校园”活动。目前活动已进入第三年。过去的两年,全市16个区的236所学校、4万余名中小学生、家长及老师参加了线上线下听课。越来越多的优秀法官自愿加入讲师团,从首批40名到现在60名;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要求在计划外加课;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们懂得了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来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事,有的孩子立志要成为一名法律人……
“百校百讲”活动得以成功和深入的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机制发力。得益于2021年在上海三级法院实现全覆盖的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这一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领导机制,“百校百讲”活动成为三级法院上下联动、各条线共同参与、院庭领导亲自把关的活动。
➤二是师资优秀。讲师团成员是从全市法院选拔的政治素养好、审判业务精、热爱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并具有丰富经验的法官和法官助理,不少获得过国家级、省市级荣誉。
➤三是导向鲜明。“百校百讲”活动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实效为导向,法院就授课主题、方式等事先与教育局、学校深入沟通,制订“菜单式”课程、评分标准及调查问卷小程序,根据阶段性反馈,不断组织讲师加以完善、提高质量。
➤四是课程浸润。“百校百讲”活动围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紧贴校园霸凌、网络沉迷、禁毒防毒、校园侵权等学生们的“身边事”“紧要事”与受众深度互动。
➤五是分类精准。“百校百讲”活动尽可能扩大受众层面,积极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司法“四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针对受众既有普通学校,也有职业学校、专门学校;既有中国学生也有外籍学生;既有学生还有家长、教师、学校管理方等,分门别类精准授课。
回顾初心,“百校百讲”活动始终注重角色定位,我们不做法治教育的说教者,而是努力成为启蒙者、唤醒者与陪伴者,引导青少年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百校百讲”活动等平台,进一步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做好青少年的法治守护者,为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规则意识培养贡献司法力量。
来源丨人民法院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丨蒋梦娴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上观号作者:浦江天平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